国寿财险山东省分公司研究员团队
当前,我国正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此过程中,保险业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发挥着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减震器”功能,同样肩负着防止“内卷式”竞争、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主动破除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和‘内卷式’竞争”,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政府工作报告》也相继作出明确部署,为保险业实现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变提供了根本遵循。
保险业“内卷式”竞争,是指保险公司为维护自身市场地位或争夺市场份额,过度依赖价格战、渠道费用战、同质化产品竞争等低水平策略,最终导致行业整体效能下降、创新动力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受损的恶性循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多数保险公司产品内容雷同,缺乏真正以客户为中心、基于满足客户需求和技术创新的差异化设计。二是低价恶性竞争与高手续费陷阱,部分公司为了冲刺规模、抢占市场,采取低于成本的定价策略,同时不断提高渠道佣金、销售返点等,以此抢夺中介资源和客户,严重侵蚀行业发展的理论基础。三是盲目追求规模和市场份额,忽视了保险公司核心的风险定价能力建设和客户经营工作,导致“重规模、轻服务”“重规模、轻风控”的现象仍较为普遍。
这些“内卷”行为已经对保险行业产生了多维度负面影响。在微观层面,保险公司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部分公司偿付能力承压,服务质量难以提升,行业陷入“劣币驱逐良币”困境,最终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和保险业的整体声誉。在中观层面,保险行业创新动力匮乏,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供给不足,难以有效回应社会多层次风险保障需求。在宏观层面,资源错配与低效重复建设问题增多,阻碍保险业充分发挥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减震器”功能,影响金融体系稳定和服务实体经济效能,成为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严重梗阻。
保险业“内卷式”竞争的背后,是市场、企业和制度等方面因素的叠加。从市场维度看,保险业存在供需失衡问题,同质化产品供给快速扩张,但需求端未能同步升级扩容,这一矛盾迫使保险公司陷入价格战、渠道战等低水平内耗。从企业维度看,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传统发展模式下的路径依赖尚未完全打破,部分保险公司创新发展能力薄弱,在核心技术应用、数据价值挖掘、精算定价精准度等方面存在短板,未能建立起基于客户深度洞察和科技驱动的核心竞争壁垒。从制度设计与监管维度看,部分领域的规则规范仍不明晰,行业自律机制仍有提升空间,部分保险公司重短期利益轻长远发展,进一步加剧了竞争的无序性。
防止“内卷式”竞争是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应当深刻认识到,防止“内卷式”竞争并非否定竞争,而是要遏制低水平重复和内耗,引导行业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构建企业创新、行业协同和政府引导的三维治理格局。同时应当认识到,有效防范和治理保险业“内卷式”竞争是一项涉及多方主体、多重机制的长期任务,难以依靠单一措施在短期内解决。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中央决策部署为指导,尊重市场规律和行业特性,凝聚监管机构、行业协会与市场主体的合力,加快构建以企业创新驱动发展、以行业协同促进生态共建、以制度完善保障公平竞争的治理格局,推动保险市场竞争从同质内耗走向健康有序、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轨道。
保险公司要以创新和差异化构建核心竞争力。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业绩观,坚持长期主义与高质量发展理念,摒弃盲目扩规模、提份额的传统思维,回归保障本源,推进产品、服务和模式的全方位创新。一是强化科技赋能,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实现精准定价、风控合规优化和客户服务升级。二是深耕细分市场,积极布局新能源车险、健康险、绿色保险、科技保险和低空经济等领域,提供个性化、定制化保障方案。例如突破当前车险单一产品框架,为不同客户群体设计细分产品:为新能源车主开发“电池单独险+充电桩责任险+续航衰减保障”组合产品,为营运车辆设计“停运损失险+雇主责任险组合”等。三是提升长期服务能力,通过持续优化服务体验,提升客户粘性,挖掘客户长期价值,夯实企业可持续发展基础。
行业要以自律与协同优化保险业生态。保险行业协会应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分发挥引导和协同作用,一是制定和完善行业自律公约,明确手续费上限、费率下限等关键标准,规范市场行为,防止恶性挖角与低价搅局。二是推动行业数据共享与合作,重点在保险反欺诈、配件价格统一查询平台建设、灾害数据积累等领域深化协同,提升行业整体运行效率。三是倡导理性竞争文化,积极组织开展实践交流,鼓励保险公司在科技应用、服务升级、绿色保险等“新蓝海”领域开辟增长新路径。四是推广共保体机制,可在国家重点战略领域进一步推广共保体模式,有效整合行业承保资源,提升整体风险承担能力,避免同业低水平过度竞争。
监管要持续优化制度供给和行为监管。一是强化偿付能力、公司治理和市场行为监管三位一体,严格执行“报行合一”制度,遏制非理性竞争和政策套利行为。二是持续推进保险市场改革开放,打破区域壁垒,鼓励创新试点,支持优秀市场主体进入。三是引导行业从“规模导向”逐步转向“价值导向”,在监管评价体系中引入服务质量、创新含量和服务社会贡献等指标,树立正确发展导向。四是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实现优胜劣汰,促进资源向合规经营、稳健发展、勇于创新的机构聚集,优化行业资源配置效率。
防止保险业“内卷式”竞争,关乎保险业长远健康发展与社会风险保障能力提升。唯有通过企业转型、行业协同与监管引导的多元共治,才能推动保险业摆脱低层次内耗,迈向以创新、效率、价值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可靠保障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